有健脾养胃、补肾强骨的作用。“千果之王”

栗子:有健脾养胃、补肾强骨的作用。 栗子营养丰富,被称为“千果之王”,每100克栗子含碳水化合物40.5克、蛋白质4.2克、脂肪0.7克以及其他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。栗子有健脾益气、消除湿热、补肾强筋的功效。
栗子亦有较高的药用价值。祖国医学认为,栗子能养胃健脾、壮腰补肾、活血止血。在干果中,栗子提供的热能很高,充饥的同时能促进脂肪代谢,因此可益气健脾、厚补肠胃。《本草纲目》称其有“治肾虚,腰脚无力,以袋盛生栗悬干,每日吃十余颗,次吃猪肾粥助之,久必强健”。栗子味甘平性温,入脾、胃、肾三经,功能补脾健肾、补肾强筋,有活血止血的功效,适用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,肾虚所致的腰酸膝软、腰肢不遂、小便频数、折伤肿痛等症。因而,肾虚者不妨多吃板栗。
栗子的吃法多种多样,既可鲜食、煮食、糖炒、菜用,又可加工成各种食品。南方以栗做菜,为宴席佳肴,板栗乌骨鸡、板栗红焖羊肉、栗子炒鸡块、栗子炖猪蹄等家喻户晓。北方糖炒栗子,糯、香、甜,味美可口。把栗肉碾细,与糯米一起煮粥,清香味鲜,同时也是上等的药膳。栗子与粳米一起健运脾胃,增进食欲,又能补肾强筋骨,尤其适合老年人机能退化所致的胃纳不佳,腰膝酸软无力者服食

补肾。
人过中年,阳气渐渐衰退,人也像午后的太阳一样,体质出现下降趋势。不仅腰膝酸软、四肢疼痛,还可能出现牙齿松动、脱落的症状,这些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,这个时候多吃点栗子,有很好的食疗保健功能。如宋代散文家苏辙晚年得了腰腿痛的毛病,一直治不好。后来,一位山翁授他一秘方,即每天早晨用鲜栗10颗捣碎煎汤饮,连服半月。苏辙食后果然灵验,不禁赋诗日:“老去日添腰脚病,山翁服栗旧传方。经霜斧刃全金气,插手丹田借火光。入口锵鸣初未熟,低头咀噍不容忙。客来为说晨兴晚,三咽徐收白玉浆。”诗中道出了栗子的食疗功效。

栗子为什么能够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腿痛等病症呢?
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提出栗子是“肾之果也,肾病宜食之”的食疗理念。特别是前列腺有问题的朋友,用栗子补肾,效果最佳,为什么呢?因为与肾相比,男性前列腺形象与栗子形象更是“不谋而合”,两者不仅大小形状相似,而且前列腺表面有一层一般很难通过的脂膜,跟栗子外面那层坚硬的壳非常相似。所以,前列腺有问题的中老年男性多吃栗子,是养护前列腺的一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。
怎么运用栗子补肾呢,民间用栗子补养,多数人都是熟吃,殊不知,生食栗子补肾的效果大大超过了熟食。如孙思邈在提到利用栗子补肾时,比较推崇“生吃”这一食用方法,他在《备急干金要方》中介绍说:“生食之良,甚治腰脚不遂。”由此提醒想要养肾的人们,糖炒栗子固然好吃,但是补肾的功能已经大不如生栗了。
所以科学的食用方法是每天早晨和晚上,把新鲜或者风干的栗子放口中细细咀嚼,直到满口白浆,然后再慢慢吞咽下去,才能收到更好的补肾治病效果

大垛子板栗3大食疗功效
1、益气补脾,健胃厚肠
《本草纲目》:“栗味甘性温,入脾胃肾经。“栗治肾虚,腰腿无力,能通肾益气,厚肠胃也。”专家指出,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,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,并能帮助脂肪代谢。保证机体基本营养物质供应,有“铁杆庄稼”、“木本粮食”之称。因而,栗子具有益气健脾,厚补2、防治心血管疾病
栗子中含有大量淀粉、蛋白质、脂肪、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,素有“干果之王”的美称,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,有益于人体健康。
生栗捣烂如泥,敷于患处,可治跌打损伤,筋骨肿痛,而且有止痛止血,吸收脓毒的作用。
3、强筋健骨,延缓衰老
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,能够维持牙齿、骨骼、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,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、腰腿酸软、筋骨疼痛、乏力等,延缓人体衰老,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。经常生食栗子还有治疗腰腿酸疼、舒筋活络的功效。


评价内容
评价人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