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生态原浆果酒生长环境
大垛子拐枣资源丰富,而且产量高、品质优,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,其果实、叶子、更梗、种子及根等均可入药,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,还富含铁、磷、钙、铜等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碱。其果梗可以作为酿酒、制糖的原料,可作香槟、汽酒、汽水等饮料,还可以加工罐头、密饯、果脯、果干等精美食品,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。大垛子拐枣适应环境能力强,抗旱、耐寒、耐瘠薄土壤、喜阳光,多生长在海拔1000m以下的沟边、溪边、路旁或较潮湿的山坡丘陵。定植后一般3-5年开花结果,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,一般株产果梗20-30公斤,20年左右每株可产150-200公斤,盛果期较长,一般在30-40年左右



拐枣在我国栽培利用的历史久远。早在《诗经·小雅》中就有:“南山有枸”的诗句。据《辞源》解释:“枸即枳椇,南山谓之秦岭”。《陆疏》中说:“枸树山木,其状如栌,高大如白杨,枝柯不直,子着枝端,大如指,长数寸,啖之甘美如饴,八九月熟。今官园种之,谓之木蜜”。古语云:“‘枳枸来巢’,言其味甘,故飞鸟慕而巢之”。另据《陕西通志》记述:“华州(即今华县)有万寿果,叶如楸,实稍细于箸头,两头横拐,一名拐枣,紫红色,九月成熟,盖枳棋也”。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对拐枣有浓厚的兴趣。前苏联一位学者,对拐枣作过不少研究。他认为拐枣在地球上已有500~1000万年的历史,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。 拐枣的“果实”,其貌不扬,它没有美丽的色泽,也无苗条的外形,而是棕灰色的,像弯弯曲曲的棒状物,有如筷子般粗细。没吃过它的人决不认为它竟可以吃,以至不屑一顾。可是,当你放在嘴里细嚼慢咽后,才觉得它味如枣,甜似蜜,醇香—甘美,真有点像葡萄干呢!令人吃了还想再吃。 我们吃的拐枣并非它的果实,而是它肥厚的果柄。其真正的果实很小,圆球形,大如豌豆,坚硬而干燥,有三条纵沟,为黄褐色瘦果。如把果实剖开,其内三个小室,每室内镶着一粒种子。果柄膨大为肉质,肥大,曲扭,黄褐色或青黄色,味甜,稍带涩味,酒香扑鼻。拐枣“果实”在“霜降”前后成熟,经霜后的拐枣“果实”,肉质鲜嫩,甘甜如饴,涩味消失,令人回味无穷。拐枣耐贮运,远销国内各地,备受欢迎,特别儿童喜食。

拐枣有很高的营养价值。据科研部门分析测定,其肉质果梗中含蔗糖24%、葡萄糖9.5%、果糖7.92%。风味颇佳,可作为生食果品。因而有“糖果树”的盛名,又有“鸡爪梨”、“甜半夜”之雅称。此外,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、苹果酸钾等无机盐类。含有多种维生素和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,还含铁、磷、钙、铜、锰、锌等营养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碱。每百克拐枣肉质梗含粗脂肪74毫克、粗蛋白3.07毫克、总酸345.8毫克、维生素C16.29毫克。是一种很具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果类资源。拐枣的果梗,除鲜食外,可用作酿酒、制醋、制糖的原料。可作果露、香槟、汽酒、汽水等饮料。还可加工成罐头、蜜饯、果脯、果干等。采用先进工艺,进行深加工,可制成方便饮料——拐枣晶。拐枣饮料等产品,不仅可内销,还可出口,颇受消费者青睐,很有发展前途。 拐枣树木是很好的用材木。其材质坚硬,纹理美观,易加工,刨面光滑,油漆性能佳,可用来作乐器、精致的工艺品、家具及建筑装饰等。此外,拐枣树是一种速生树种。树势优美,枝叶繁茂,叶大浓荫,果梗虬曲,状甚奇特,是“四旁”绿化的理想树种,作城市林园的喜阴花木及草坪遮荫树,亦十分相宜。 拐枣为鼠李科(Rhamnactae)、枳椇属,落叶灌木或乔木。高可达10余米。和枣、酸枣是一家子。拐枣的叶子很像枣树的叶子,但比枣叶大,长可达8~16厘米,宽6~10厘米,椭圆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有3条很明显的叶脉,叶互生,幼时有微毛。其花很小,白而带绿,顶生或腋生,聚伞花序,于夏日开放。果实圆形或宽椭圆形,生于肉质扭曲的花序轴上。种子扁圆,红褐色,果熟期10月。 拐枣分布很广。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地,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。日本、朝鲜、俄罗斯也有生长。拐枣适应环境能力较强,抗旱,耐寒,又耐较瘠薄的土壤。它喜欢阳光,多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、溪边、路旁或较潮湿的山坡丘陵。常与其它常绿、落叶阔叶树种混生。如土壤深厚肥沃、潮湿,能迅速生长。定植后一般3~5年开花结果,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,一般每株产果梗10~25公斤。 我省陕南秦巴山区是拐枣的密集分布区,资源十分丰富,不仅有许多人工栽培拐枣,而且还生长着许多野生拐枣。由此推断,秦巴山区可能是拐枣的原产地之一。拐枣是陕南秦巴山区一大特产,这里不仅资源丰富,而且产量多,果品大,质量优,味道佳,其含糖量要比别处产的高2%~3%。其品种在陕南秦巴山区主要有红拐枣、绿拐枣、白拐枣、胖娃娃拐枣和柴拐枣(多为野生)等5种。以白拐枣和胖娃娃拐枣两个品种较佳,果大、味好、产量高,耐贮藏。整个陕南秦巴山区拐枣的分布、数量和产量,尚待普查。仅旬阳县拐枣年产约200万公斤,平利100万公斤,华县约5万公斤。 拐枣是一种果、药、材三者兼用的树种,经济价值高,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。由于人们对它的作用认识不足,目前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。有的地方资源遭到破坏,十分可惜。应该大面积栽植,形成商品基地,并进行加工,为山区、丘陵地区人民开辟一条发展经济,脱贫致富的门路。
评价内容
评价人信息